Melanie Hempe 是 《戒掉屏幕最強方案》(The Screen Strong Solution)的作者 ,亦是 Screenstrong.org 的創辦人。她撰寫了一篇充滿實用建議的文章,內容關於如何在暑假進行數碼排毒。以下是一些直截了當的建議:
1. 謝絕「電子保姆」:暑假不是看電視的時間!
2. 讓智能手機去度假:Hempe建議在放假期間,將青少年的智能手機(包括我們自己的!)換成舊式電話。
3. 暑假期間卸載電子遊戲。
4. 謝絕平板電腦當「保姆」。
5. 不要讓子女完全主導所有活動安排。今個暑假,家長不妨主動協助子女規劃時間,從而避免他們習慣性選擇「低投入、高回報」的活動(如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),這有助提升子女的積極性,令他們過一個更充實的假期。

書評:《失控的焦慮世代》(The Anxious Generation)作者:Jonathan Haidt
Jonathan Haidt的著作《失控的焦慮世代》( The Anxious Generation )(2024)是一本適合父母閱讀的入門書籍,有助了解智能手機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。
關於作者: Jonathan Haidt 是社會心理學家,現任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倫理領導學教授,還著有 《寵溺美國心》(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)(2018)和 《好人總是自以為是》(The Righteous Mind)(2012)。
誰適合閱讀這本書?
- 關注子女使用智能手機的家長及監護人
- 關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教育工作者、幼兒服務人士、醫療及心理健康專業人士
- 任何覺得自己或至親與智能手機關係不健康的人士
內容簡介
本書揭示兩個令人擔憂的趨勢:孩子的童年不再以玩樂為主,青少年愈來愈沉迷智能手機。Haidt認為,這兩個趨勢不停加劇Z世代的焦慮及其他心理健康問題。書中以實證研究為基礎,探討這些變化如何窒礙青少年健康發展,除了引用令人信服的數據,還為家長提供實用建議,幫助他們應對這個迫在眉睫的危機,以及創造安全又溫馨的環境,讓孩子茁壯成長。
為甚麼這本書值得細讀?
- 書中引用大量近期研究數據,揭示重要趨勢的同時,還為讀者提供實用而且有實證支持的解決方案
- Haidt的分析發人深省,突破傳統觀念,對於在現今社會壓力下尋找方向的人來說,這是一部全面且重要的讀物

ROSS PARKER:吞噬孩子的屏幕(Screens that Eat Children)
Ross Parker最近為家長舉辦了一場講座,內容圍繞他的新作《吞噬孩子的屏幕》(Screens That Eat Children)。講座在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舉行,校長Rachel Friedmann於開場時致辭,吸引了近100位家長參加。
Ross在講座中分享了自己身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經歷。他本來是一名科技專家,起初雄心壯志,以為科技可以啟發年輕人,其後逐漸對智能手機等科技產品抱持懷疑態度。他舉例說明智能手機如何損害兒童發展,並為家長提供可在家中實行的實際建議,減少屏幕對孩子的負面影響。
他特別提到,近年來電子產品變得輕便易攜(如手提電腦、平板電腦、遊戲機和智能手機),對兒童尤其危險。他建議家長訂立規則,限制這些產品只能在客廳等公共區域使用,遠離睡房。此外,他談到智能手機、社交媒體和電腦遊戲背後的演算法,不僅強大,而且極易令人上癮。越來越多證據顯示,這些科技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響深遠,學校和家長必須採取更多措施,才能保護孩子。
Ross亦談及自身經驗,在現實世界中,他給予正值青春期的兒子更多自由,例如讓他騎單車,或為家人出門辦事。為了讓孩子遠離智能手機,充實生活,我們應循序漸進賦予他們自主空間,甚至鼓勵他們踏出生活的社區。此外,我們也要確保孩子有足夠時間休息、親近大自然、與朋友玩耍,這樣,他們才能發展成為身心健康、能夠在數碼世界中自信應對的成年人。
Ross最後分享家校如何合作,促進孩子學習和健康發展。說到底,我們必須共同努力,改變兒童及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風氣。

解放童年:專訪Look Up Hong Kong創辦人Robert
為了讓大家認識Look Up Hong Kong童年零智能手機運動背後的靈魂人物,我們在首期通訊特別專訪了創辦人Robert Broad,邀請他分享創立這個運動的初心與故事,讓Look Up Hong Kong不只是名字,而是有溫度、有面孔的真實力量。
在深入了解你成立Look Up Hong Kong的經過之前,可否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?
我在津巴布韋出生,在南非長大,現已在香港生活 27 年。我從事醫療傳訊工作,有一個將近 9 歲的兒子,他就讀英基學校。
Look Up Hong Kong的前身是一個WhatsApp群組,當初是什麼驅使你建立這個群組?
眼見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逐漸吞噬我們的生活、社會與人際互動,令人情味淡薄,我覺得越來越痛心,不禁開始思考:就連成年人都在科技的重壓下掙扎受苦,那我的兒子和其他孩子,又還能有多少希望?
我應該如何幫助他發揮潛能,培養對自然與人的欣賞和尊重?我又該如何幫助他於現實世界累積經驗和知識,裝備自己,建立穩固的關係和基礎,讓他在當下和未來的世界茁壯成長?
不論在巴士站、餐廳、遊樂場、學校,甚至自己家裏,人人都機不離手,實在讓我無所適從,十分沮喪,感覺就像避無可避,而作為父母居然無法為孩子的福祉做決定,這種無力感令我十分窒息。與另一半討論後,便意識到眼前只有兩個選擇:要麼違背自己的判斷,給兒子添置智能手機,要麼冒着兒子遭受社交孤立的風險。以上種種驅使我決定要「改變世界」,或者至少改變大家對兒童使用智能手機這個議題的看法。我希望為家長提供資訊和選擇,讓他們作出明智決定。
於是我開始在志同道合的家長群組內進行搜索,聯繫以852開頭的電話號碼,然後找到其他有興趣在香港發起運動的家長,最終於2024年4月18日創建了WhatsApp群組。
香港的社會群體對這個運動的反應如何?有沒有遇到任何挑戰或阻力?
反應非常熱烈。短短三個月,我們的群組已涵蓋全港超過50間學校和1,000多名來自各界的家長,而且數量仍在持續增長。我們看到有新的對話開展、學校實行家長承諾行動、還收到大量支持的聲音,表示感激我們為運動投放的心血,此外還有家長組成工作小組,推動我們的計劃向前邁進。
我們最大的挑戰是時間,不僅是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時間,還希望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,做得更快、更多。另一項挑戰,是工作小組需要花更多時間使用智能手機,為了達成目標,我們只有勉為其難利用社交媒體和數碼科技,真的很諷刺!
作為Look Up Hong Kong的創辦人,自身經歷如何影響你對這場運動的決心和方向?
我在南非的童年充滿美好回憶。作為一名泳手,在足球和欖球盛行的國家雖然難以立足,但無阻我在戶外自由自在地活動,隨意探索、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,我因此學會欣賞大自然、尊重生命的多樣性和人的美好,我希望兒子也能享受這樣的童年。
當初,智能手機面世時,身為成年人, 我們還未知道智能手機對世界和身心健康有甚麼影響。現在證據確鑿,現在我們了解更多,所以我們必須為孩子做得更好。我聽過一種說法,令我印象深刻:「如果你想毀掉孩子的童年,就給他們一部智能手機。」另一個延伸說法是:「當你準備好讓孩子接觸色情內容,就給他們一部智能手機。」這些話每天都激勵我繼續努力,提高社會意識,給予各種支援,讓大家有能力為孩子做最好的決定。
這段旅程必然充滿挑戰,你最希望達成的目標是什麼?
我們曾經進行調查,結果顯示大家都一致希望香港的校園能夠做到「零智能手機」。如果我們能幫助家長與學校溝通,推動校方檢討並修訂智能手機的政策,就是成功。如果能夠聯繫志同道合的家長,建立一個真正代表香港的多元社群,就是成功。如果能夠推行家長承諾行動,等到孩子至少14歲才為他們添置智能手機,就是成功。如果能夠等到孩子至少16歲才接觸社交媒體,就是重大勝利。
作為家長,我們的處境十分艱難,但我們不會批判為孩子添置智能手機的行為,畢竟這個課題極具爭議性,而且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。但只要我們團結一致,相信能夠改變香港兒童使用智能手機的風氣與看法。

何不趁着暑假來一次數碼排毒?
Melanie Hempe 是 《戒掉屏幕最強方案》(The Screen Strong Solution)的作者 ,亦是 Screenstrong.org 的創辦人。她撰寫了一篇充滿實用建議的文章,內容關於如何在暑假進行數碼排毒。以下是一些直截了當的建議:
1. 謝絕「電子保姆」:暑假不是看電視的時間!
2. 讓智能手機去度假:Hempe建議在放假期間,將青少年的智能手機(包括我們自己的!)換成舊式電話。
3. 暑假期間卸載電子遊戲。
4. 謝絕平板電腦當「保姆」。
5. 不要讓子女完全主導所有活動安排。今個暑假,家長不妨主動協助子女規劃時間,從而避免他們習慣性選擇「低投入、高回報」的活動(如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),這有助提升子女的積極性,令他們過一個更充實的假期。